找到相关内容182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永明延寿大师《禅净四料简》解析

    永明延寿大师《禅净四料简》解析  和尚坡主   1   诸佛菩萨。皆以大因缘而化现于世。绝无因“心血来潮”而示现者。   众所周知。永明寿禅师乃阿弥陀佛示现。这次示现的目的是什么呢。坡愚以为是导禅入净。   正如六祖所说。禅法专引上根人。但当时的情况是禅法大流行。占绝大部分的中下根人也纷纷跟进。这些人于此门中修得大悟成功机会极少极少。禅书中只记下了各种瞬间顿悟的人和事(许多还相当可疑)。可有谁...

    和尚坡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00267359.html
  • 神会与《坛经》

    南方剃度,在曹溪寺开山,自然要时时提到这件袈裟,一面是他纪念老和尚,一面证明他“东山得法”一段因缘。当知慧能顿义虽则是南宗开山,新禅学之建立,但他自己说“我于弘忍和尚处一闻言下大悟,顿见真如本性”。到底...

    钱 穆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3567737.html
  • 试论慧能《坛经》对不二法门的运用

    宗宝等版本《坛经》中说慧能就是听弘忍讲《金刚经》至“应无所住而生其心”而大悟的。   《维摩诘所说经》对于般若空观的思想和实践阐述得更为详尽。此经认为“从无住本立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2367840.html
  • 佛教常用器物(2)

    到了七天末了,终于豁然大悟。这时他立刻喊道:“快拿宝剑来,我要去斩万岁的头”。护七的人(‘打禅七’期中的侍者)将此话报知雍正皇帝,雍正皇帝当下就知道他是开悟了。否则,他不敢出此狂言。 由于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2867915.html
  • 晚唐禅宗青原系下五代的白话诗

    不逢。  夫人学道莫贪求,万事无心道合头。无心始体无心道,体得无心道亦休。  眉间毫相焰光身,事见争如理见亲。事有只因于理有,理权方便化天人。  一朝大悟俱消却,方得名为无事人。  人情浓厚道情微,道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3168347.html
  • 虚云老和尚及其禅法——读《虚云老和尚年谱、法汇》

    ldquo;小疑小悟,大疑大悟,其界说如何?亦同三关否?”   答:“由习有厚薄,权有关辨之说。若本见自性,但有言说,都无实义。”   问:“祖云:&...

    冯学成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0368683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玄奘译本对罗什译本的补正作用

    的这段经文时,忽然大悟,从而出家修行,得以成就。然而,此段重要的经文在玄奘译本里却是这样的:“菩萨如是都无所住应生其心:不住于色应生其心,不住非色应生其心;不住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应生其心,...

    李利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95669572.html
  • 天台宗传承资料(1)

    大智度论》至卷二十七所引“道种智、一切智、一切种智”,恍然大悟,证得“一心三智”的妙旨。又读《中论》,至卷四《观四谛品》偈:“因缘所生法,我说即是空,亦名为假名,亦名中道义。”顿悟空有不二的中道义,...”,豁然大悟,心境明朗。慧思禅师赞叹说:“这种境界,非你莫证,非我莫识。”自此以后,常令代讲解佛法妙义。 光大元年(西元五六七年),三十岁的智者大师受慧思禅师咐嘱,辞别大众,到南朝陈都金陵弘法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3669610.html
  • 荒木见悟著,连清吉译:〈“新版佛教与儒教”的撰述意图〉

    性-现实性”所架构理之普遍性与先导性的背后,包含著对轻易肯定人之存在的深刻反省。若不留意此反省,则本于空观的“豁然大悟”与基于实理的“豁然贯通”就没有任何的差别了。  人是通过共通的理,与客观的对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35469891.html
  • 明朝宗教史之——衰微中起伏的佛教

    对于参禅之道颇有体会,特别是参与疑的关系,见解独树一帜。在他看来参悟离不开疑, 小疑小悟,大疑大悟,不疑不悟.索性可以将疑等同于参, 参疑二字,不必分解。疑则参之别名,总是体究、追审之意.袾宏自己虽归心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1270217.html